JT's Blog

Do the right things and do the things right.

邏輯思維 EP.184 - 怎麼樣成為一個高手

| Comments

Logic Show

本集雖說是如何成為一個高手,但實質是說明學習的目的和如何自己建立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

「學習」的本質就是脫離舒適區

學習的過程就是把新東西和自己原來的結構縫在一起

先說見解

  1. 評論性見解:各自提出見解,但不解決問題
  2. 工程學見解:拆解為具體的行為,把問題解決掉

刻意練習

練習

  • 基本功(套路):知識罐頭,把前人已經搞明白的東西,抽象為一個非常簡潔的東西,然後我們拿來就用
    • 套路一:書上找不到,但這行的前輩總結最值錢的經驗
    • 套路二:概念了解清晰的內涵和外延,其實你把整坨的知識全部拿到手,因此在累積知識的過程,一定要學這些概念,把它打磨清楚
  • 真正的練習:把大的知識體系拆碎,成為一個個小模塊(知識罐頭),然後分頭練習,這才是真正的練習。例如:吉他演奏家,就要練爬格子、鋼琴演奏家,就要練哈農指法訓練、運動選手,某個特定球員身上某個特定的肌肉群訓練。簡言之,學習別人的套路

  • 除了套路,最關鍵還是要反覆地重複訓練,因為大腦就是要靠重複訓練,來產生神經網路

  • 總結:針對性重複地練習,就是練習的本質 :+1:

刻意

  • 持續不斷做你不會做的事 (這很重要,所以說三遍!!!)

  • 心理學界把人的學習分成三個區:舒適區(都擅長)> 學習區/脫離舒適區 > 恐慌區(都不會)

  • 刻意去學習,也才會成爲高手,例如:玩遊戲,圖個爽只是被遊戲玩,反而要脫離舒適,專研地圖或是計算遊戲公式,才能成為高手

  • 脫離舒適:不是找完全看不懂的天書,而是找對自己專業有挑戰的書,這樣讀書才真正有效

  • 以Tiger Woods 為例:在揮竿時,如果覺得受到干擾或出現意外狀況,可以立刻停止揮竿。永遠不讓自己進入舒適區,平時訓練經常找高難度的情形,任何一個動作都進入失控狀態,他要去控制每個動作

  • 對專業高爾夫球選手來說,Tiger 這是特別厲害的能力,畢竟揮竿早就成為肌肉記憶,下意識的動作,看起來非常熟練,但本質上也是失控的,因為大腦已經起不了作用,萬一如果球場出現意外狀況,肯定是打不好的

  • 基本訓練:可以透過長久訓練,帶入舒適區,形成肌肉記憶

  • 中國教育:以考試為中心,一個確定性的結局,因此成績好的學生,只要將考試的內容背的滾瓜爛熟,誘導自己進入舒適區,但高考狀元在事業發展反而不太順利

  • 其實工作能力就是學習能力:因為在舒適區待久了,對新知識的強烈挑戰慾望,沒有學生時期那麼強

  • 以Zuckerberg 為例:他的行為就是不斷挑戰非舒適區,每一年都給自己下一個全新的任務,2010 學中文、2011 只吃自己親手殺死的動物、2012 重新學習自己寫程式…

  • 一般人要如何成為高手:讓自己進入一個好的學習環境,被動的被脫離舒適區,進入學習區

  • 什麼是好的學習環境:能夠即時提供回饋的環境,就是你每個微小的進步,外界都會給你回饋,告訴你對還是錯。例如:上網寫小說,讀者能夠即時給予回饋、籃球教練,針對為小錯誤的動作給予回饋、貝爾實驗室,有個不成文規定,只要年輕人問問題,不能迴避,必須給予回答

  • 研究所的教授或導師,英文稱為adviser,字也能翻成顧問,也就是導師不斷的對我們所做的事情,提供即時的回饋,導師的本質其實是顧問的角色

  • 師徒制是未來人類學習的總方向:互相切搓學問,任何一點增長或疑問,都能得到及時回饋

學習過程

  • 以此書討論網路與學習過程淺薄︰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

  • 網路的出現,使人類學習構建一種障礙,甚至是一點點地摧毀深度思考的能力

  • 網路讓知識來源變得豐富,但對於學習者或閱讀者,帶來另一種負擔,要不斷地選擇做什麼的決策,這都是被聰明人所設計一種套路

  • Google:讓使用者可快速做決策,透過搜尋讓使用者快進快出,也是他們的核心策略,如此廣告才能賺錢

  • 網路讓人類進入一種非常沈重的決策負擔,人類是由大腦前額葉做出理性的決策,但前額葉不負責學習,也就是選擇的時候,並沒有在學習

  • 真正在學習的大腦:不斷把新的訊息和原本的知識結構縫接,在編制一個密不可分的網絡,所有的高手特點是,看到新的東西,馬上跟自己腦中的記憶結合

  • 信息:一堆碎的東西

  • 知識:必須是信息形成結構,互相之間形成關聯之後,再進入庫存,這才叫知識

  • 每個信息在高手腦子里,是活的且有關聯的,而且和他的實踐操作有關係

  • 真正的高手,家裡不藏書,但有做筆記

  • 筆記是什麼:把書裡面的信息跟自己記憶結構,正在生長的結構對接出來的產物,就是一個人大腦的外掛

  • 儲存想看的網路文章:實際上,儲存起來,就不會再打開,因此要強迫自己去看,並且得寫一個心得,目的是為了跟這個知識形成一次互動,也就是學習

  • 例如:看美劇學英文,如果只是看中英字幕,永遠學不會的,應該把單字或句子做成筆記,跟知識有互動

  • 人類不僅創造工具,工具也反過來塑造人類,世上出現一個新工具,一定連接產生兩個結果,一是工具帶來便利性,二是把人類分成兩群,一群是享受工具的舒適區,另一群則是帶著工具產生新的可能,探索文明的新邊疆,例如:自動翻譯機,一群人就是不需要苦學英文,享受自動翻譯,另一群人就帶著這個深入了解外國人的主流社會

  • 大部分人智商都差不多的,只有極~少部份人是高智商或低智商,但認知就不同,是冪律分佈,只有極少的人能到達認知的高層,背後是通過不斷的練習,不斷獲得認知的回饋,也就不斷提高認知

Youtube

Comments